JRS直播logo

JRS体育是一个合法备案的体育足球比分资讯网,专门为广大球迷们提供获取英超,西甲,nba,jrs直播,欧洲杯等最新最快资讯动态,免费高清直播和足球即时比分!

大运会男篮成绩,到底重要不重要?
来自:CBA资讯 www.jrszhibo8.tv 时间:2023年08月07日 01:13

   2023年8月6日,在李凯尔同志的掩护下,曾经饱受关注最终无人问津的中国男子大生篮球队悄悄结束了成都大运会的全部比赛,最终取得了赛事第十的战绩。

这个第十,已经是中国大运会男篮近20年来最佳战绩了,相信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让某一些人满意,但比赛的过程也会让另外一些人不满意,如果这两种人都进入体育馆观看比赛的话,显然也不会坐在同一片区域。而后一种人不满意的过程,只是因为一场比赛,男篮在小组赛中输给了台北,论在何种赛事级别、哪个年龄段、哪种身份标定上,国家队赢不了省队,无都不会令大陆球迷感到愉悦。

从这个角度看,成都大运会组委会背后应有高人指点,大部分男篮的比赛没有直播信号和录像回放(隔壁立陶宛队倒是所有比赛都有),痛心疾首者永远失去了细节,大家上网骂两句不明所以的娘草草了事,跟风的姿势甚至让自己显得难堪。而自媒体在舆论冷却12小时后才零星爆出的那点儿片段已经掀不起什么波澜,篮球圈那点儿鸡毛蒜皮迅速被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覆盖,为此动用娱乐圈都显得有点牛刀杀鸡。

成都大运会组委会自然是委屈的。首先太古里都未经允许禁止街拍了,你猜他们自己能不能独立拿出这个「允许」。成都大运会不是普通的大运会,2023年是三年疫情之后中国恢复全球正常交往的起始之年,大运会是后疫情时代中国承办的第一个世界性综合运动会,不光是给世界人民看到中国,也是让中国人民看到中国。

输给省队后,有老一代体育评论员说大家不必在意男篮表现,这样的赛事就是让全国人民看金牌和升国旗的,我认为他是懂把握时代脉搏的。

另一方面,1959年整合之前,世界级别的大学生运动会可谓层出不穷,什么世界青年学生节、国际大学体育周、国际大学生运动会林林种种,一年赶两个场子的时候也不罕见,为什么分成这么些运动会,冷战对抗的影响一望即知,可见无论东方西方,无论姓资姓社,诸国对大学生活力的引流方向都有比较清醒而统一的认知。1959年万剑归宗,招牌确定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两年举办一届,频率相当不低,此前也没见中国篮球爱好者们普遍关注,吵吵着要转播。

最后,成都原本申办的2021届赛事因为疫情和让步奥运会两度延期,2023年之所以能在成都举办,可能和原本2023年申办国俄罗斯的大学生大多出国办事儿去了有关。即是说成都大运会在2023年举办本就是个机缘巧合,他们是不是已经做好转播准备了,两年前审批下来的转播设备会不会像佳木斯的方舱医院建设一样流畅落地,是个疑问。

总体来说,资源是有限的,这个资源不只是说让渡给女篮转播那么简单,当然了,分析来分析去,事情的根子原因可能还是在第一条,男篮没有任何希望走上领奖台让全国人民振奋一下,不给他们转播就是一直以来的常规做法,而这个没有任何希望其实也不需要什么高人指点,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很容易得出「绝不能给全国人民添堵而不予转播」的结论。

不用回头看太远,就上一届2019年那不勒斯世大运,中国男篮小组赛3场场均输40分,最后排位赛拿下墨西哥位列第14,前段时间球评圈流行说近因效应,我猜这样的表现已经足够给成都的组织者们吃下一颗定心丸,下定决心不转播或少转播。

再往前看,2017年在台北举办没参加不提,2015年排名第16,场均输12分,十年前,2013年,大家都在关心成年国字号输给省队,很少有人关心过大学生男队跑到俄罗斯小组赛场均输掉32.2分,其中最惨的一场输给立陶宛77分。2011年,我们的主场,小组赛场均输16.8分,排位赛最后一场输给韩国,第18名。

剩下的事情就该加速了,毕竟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排到第10就算是中国男篮在大运会近20年来最好战绩了,那么20年前更好的战绩是什么呢?

20年前是2003年,中国男篮在韩国大邱世大运上拿到了第四的成绩,但这还不是巅峰,再往前数2年,2001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我们在这一年申奥成功,而世界大运会也是中国第一次承办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中国男篮在这届比赛中的成绩是银牌。

稍微了解点中国篮球实力的球迷此时就该跳出来指点江山了:你把移动长城哥仨姚明、王治郅、巴特尔都怼上去了,这是以强凌弱啊。

他们说的都对,但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商量的余地。仔细看大运会参赛规则,人家要的就是两件事情,一是年龄限制,二是学籍限制,学籍放宽到毕业不超过2年,那么我们去的人虽然都是体校出身,但一来年龄符合,二来运动员身上也都挂着大学的学籍,所以确实没违背大运会规则。

事实上,那些年也没有现在的条件好,把整支球队拉到美国去打夏季联赛,拉到欧洲去打小型杯赛。而在2001年亚锦赛过后,中国队就只剩大运会一项大型赛事可供以赛代练了,要不是胡卫东、刘玉栋老哥几位实在太老,相信能带上的话咱们也不会客气。

半决赛中21岁姚明最后1秒盖帽绝杀美国队的表现本应该成为中国男篮历史上最高光的镜头之一,你甚至可以因此联想到休斯敦火箭因为这个场景在第二年果断选择他当状元的理由是多么充分:奥拉朱旺也干过。

退一步说,你就算把如今的中国成年队拉到大运会打比赛,他们能不能像2001年那届一样半决赛淘汰美国NCAA代表队还是个问题。所以怪可惜的,我们派出了一支符合条件的球队去参加了比赛,拿到了男子篮球国家队历史上罕有的好成绩,但却被低估到了尘埃里,一提起来就是「嗐别提了你不知道当年我们派了……」的懂球模样。这事儿也不怪别人,只能说有时候我们从不反思,有时候我们又太善于反思。

所以2003年我们拿到第三的理由大概你也能猜到一二,唐正东、王仕鹏、孟达、张庆鹏等CBA名将赫然在列,但还是那个逻辑,当年2003届大运队平均年龄在20啷当岁,你把现在CBA符合这个年龄要求的名将拉出一支球队来参赛,能不能达到这个效果仍是问题。

当然,我们一般不聊逻辑,尤其搞球评的谈逻辑很容易被轻松击破,譬如猫三要是左右互搏,本段的猫三就会和前文的猫三聊聊年龄问题,前文的猫三如果聊不下去了,就应当转手扣些「爱国主义」「全民找间谍」「你纠缠这些的目的是什么」之类的帽子过去,然后就可以结束这场争论。

也不是只有咱们窝在家里自我反省,事实上别人也在盯着咱们看,2005年大运会中国男篮代表队大多由大超联赛球员组成。而当年亚洲篮球网专栏作家沃波特就特意发了一篇文章,里面没有分析中国队3连败的表现,而是将更多笔墨放在了「中国是否派出了一支真正的学生军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他的结论是这次中国队确实派出了一支纯正的学生军,但他其实也不是很清楚,当年大超里面多的是CBA青年队的球员,但至少用大学字眼过滤了两遍,确实更接近大学生模样了,而且实力确实更差了一点。

受多年以来「中国队钻规则空子世界第一」「老外都是费厄泼赖」观念影响,我们对周边环境并不加太多审视,至多看看南棒小日子有没有偷奸耍滑,但实际上别家也没那么单纯,譬如立陶宛、巴西这次派来的队伍里也有不少球员在本地顶级联赛效力。

巴西大运男篮9号卡约-帕切科,上赛季在NBA的G联赛效力

事实上看李元伟的书里介绍2003年大运会的情况,大部分球队派出来参加大运会的,基本上都是国家青年队,没几个国家能够奢侈到只用我们想象中在校园里打比赛的学生球员就能取得好成绩。如果你非要说美国,大学毕业不超过2年的球员组个队,人家只要愿意,年年都可以是大运会冠军。

说实在的,人美国不在乎这个,咱中国至少从2005年开始,也不在乎了。在乎一件事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但不在乎就是不在乎。当然,不在乎归不在乎,到了大型赛事真正开始之后,国家还是照顾到了绝大多数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里不允许出现场均输30分开外的惨案,更遑论国家队输给省队的现象,因为老百姓只看比赛本身,没人有功夫跟你掰扯台湾省的大学篮球和大陆的大学篮球人才培养上的差异。

所以如果我们不看输省队一役,中国这次派出的仍是相对纯的大学生球队(按2021年计算符合条件),能够只输同样相对纯的立陶宛12分、巴西10分,最终拿到第10,你不能说咱们的篮球一直在向后前进,至少就大学篮球而言,不能下这个结论。

至少有一件事是真的,20年下来,大学生跑到世界舞台上打球,至少我们这一次擦规则的边擦得更微小了,和国际强队含大学生纯度水平似乎也达成了一致,真正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不知道是我们变成了他们,还是他们变成了我们。

而大学篮球能够拿到世界舞台上和诸强扳扳手腕,表面上看,「教体融合」四个字可能是起到一些作用的,大学生作为联赛的补充,和青训双轨并存,事实上还是提升了整体校园篮球顶峰的水平。

但这件事情有个前提,你到底怎么理解「体教融合」。国家体育总局在2021年发布《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洋洋洒洒3万字,其中在创新国家队管理体制这个章节中,提出要“坚持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积极探索与地方、高校以及俱乐部等社会力量联办共建国家队新模式,引入国家队竞争机制”。

而在“支持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这个章节中,讲得更加具体。内容包括:“坚决贯彻中央有关深化体教融合政策精神,联合教育部门以田径、游泳基础大项和‘三大球’等集体球类项目为重点,建立国家队、省队组建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相衔接的体制机制,在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竞赛、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给予有条件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一定的国家集训队名额,将其纳入国家队建制和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等重大赛事备战体系一体化、常态化、同等化管理。”

国家体育总局的文件意见十分明确,高校将与地方、俱乐部等社会力量一起为国家队输送人才,而反过来国家队也会为高校留一定的集训名额,以促进高水平运动员向高校流动的态势。

但同样是在2021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还联合印发了一则《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办法将在2024年开始进行重大改革,而改革的方向也很明确,实际上是限定了高水平运动员进大学的路子:

要么你选择体育类专业,继续专心搞你的体育;要么你就参加全国高考,降分20分录取其他普通专业。

显而易见的问题:降20分,高水平运动员能考上清北的普通专业吗?

如果一所高校没有体育类专业,那么他们很难凑到一支高水平运动队,而如果他为了凑成一支高水平运动队而开设体育类专业,你就要问问高水平运动员愿意不愿意一辈子吃体育这碗饭。

我们很容易看到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文的意图,本质上不是有些人理解的追求教育公平的问题。因为单纯考虑教育公平,这是在打国家体育总局的脸,后者也没必要和你联合发文。这个做法的根本目的,还是要让高水平运动员继续集中力量,留在体育口,为国遗传高水平,而不是让他们绕个圈子通过大学来当回锅肉。

但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从父母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打一开始花钱练体育可能只是从小铺垫的一条迈向高学历好专业的捷径而已,毕竟读书太卷了,高水平可就有层级之分了,不是非得成为姚明才能从上海交大经济学本科毕业的。

在我看来,无论是篮球还是其他什么层面的国家队,大学为国家队输送人才之类的说法,在「体教融合」这个庞大主题下只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内容。国家队有国家队的玩法,金牌战略有金牌战略的布局,体育总局《十四五规划》中开篇明义讲的清楚极了:「更好发挥举国体制在攀登顶峰中的重要作用」。

攀登顶峰是什么意思,举国体制又是指的什么来说,再清楚明白不过的表述了。

至于体总和教育部共同推进的「体教融合」,更多指向的是校园体育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和精神能量。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都提出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体教融合」本质上是「五育并举」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所以归根到底,「体教融合」是要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和内涵,要远远大过大学篮球怎么发展、CBA选秀还搞不搞得下去之类的小话题。

至于到底要怎么做到这一点,到底要怎样才能让普通家长放下内心焦虑,敞开胸怀拥抱「双减」政策,真放心让孩子去体教融合一下,而不是在中考前突击训练女子800米,这就是另一个更现实、也更困难的话题了。

最后,据我观察,国家队在世界性大赛上取得好成绩,这些年来也已经不再是万能喜剧了,越来越少的人会用乒乓球、女篮或女排夺冠来提升幸福感了,女足世界杯小组赛被淘汰也鲜有人崩溃恸哭。这说明人民的美好生活越来越不需要靠国家队成绩这些盘外招来支撑了,同时也说明我们确实正在忙着追逐一些更实在的美好生活。

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