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S直播logo

JRS体育是一个合法备案的体育足球比分资讯网,专门为广大球迷们提供获取英超,西甲,nba,jrs直播,欧洲杯等最新最快资讯动态,免费高清直播和足球即时比分!

海牛总经理张冬专访:庆幸经历三级别联赛按规律投入不跟风
来自:中超资讯 www.jrszhibo8.tv 时间:2023年04月27日 03:50
\n

青岛海牛时隔9年,再次回到了中国顶级联赛的舞台。当他们亮相中超主场时,已经坐镇在崭新的青岛青春足球场。而新球场和顶级联赛的诱惑力,让这里的球市也恢复了久违的“牛市”。球队更是以一场3-1的胜利,让大部分到场的青岛球迷满意而归。

\n\n

就在这场比赛前,青岛海牛俱乐部总经理张冬与多家媒体进行了座谈,聊到了海牛俱乐部这9年来的起起伏伏。俱乐部一度蛰伏于低级别联赛,却恰巧躲过了中超疯狂的“金元时代”。当中国足球的市场逐渐趋于理性,这家“老字号”又回到了自己曾经熟悉的舞台上。

\n

既然如今俱乐部已经重新回到了中超,张冬也就不再害怕回忆当年球队从中超降级的那幕。这次与媒体的座谈,就从9年前的那次降级谈起。

\n

那时候的青岛中能(青岛海牛前身)号称“不死鸟”,每年在保级边缘徘徊,但总能保级成功。我们都觉得,球队降级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没想到真正这一天来的时候,感觉有点接受不了。我还记得降级前的一轮比赛是在10月30日,我们主场打江苏,那时候1-0赢了。最后一场比赛只要打平国安,我们就可以保级。

\n

其实在打国安之前,球队的前景还是比较明朗的,保级几率还是很大的。但谁都没有想到,那场比赛下半场风云突变,70多分钟国安打进我们一球。大家脑子一片空白,都没有想到。直到裁判吹响比赛结束的哨音,我们都没有想到会降级。当时想着:既然降级了,那就打回来。

\n

不是仇恨,而是一种宿命。就像一些德比一样,场上呈现的是火爆,场下该是朋友还是朋友。我觉得这是足球的魅力之一,足球之所以有魅力,就是因为有很多故事在里面。

\n

从中超降级的时候,我们对第二年打回来还是相对有信心的。那时候还是在金元足球的初期,那时候中超、中甲、中乙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但我们又降到了中乙,其实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n

主观原因是,确实那几年俱乐部的投入上跟不上时代了。特别从2014-2015年开始,随着一些俱乐部进入职业联赛,整个中甲、中乙,更不用说中超了,投入成倍增长,导致我们俱乐部的投入跟不上,很多主力球员流失,所以导致了这个成绩,我觉得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在2017、2018、2019,也就是在中乙的几年,也想冲回去,但也事与愿违,没有打回去,也挺可惜的。

\n

我觉得坚持下来,一是乔老板(青岛海牛俱乐部投资人、中能集团总裁乔伟光)的情怀,二是一种责任。首先这支队伍建立时间太长了,它在职业联赛里是仅次于国安、申花、泰山的,不能说是甲A元年,但可以说是甲A次年的球队。因为甲A元年是1994年,当时海牛打的是甲B,当年冲上来,1995年打的甲A,算是职业联赛的创始俱乐部之一了。这么老牌的俱乐部,如果说解散了,那真的太可惜,太不负责任了。我觉得坚持下来,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

\n\n

我们这两年在俱乐部整体发展上定了调。首先最重要的,除了职业队和青训之外,就是品宣和商务,也就是经营。俱乐部必须有挣钱的能力才能存活,而不能一味地依靠政府、单独依靠老板的热情和情怀,我觉得这是不长远的。

\n

中超今年还好,商务权益比之前能宽广一点。赛会制的三年之后,今年的球市肯定会特别火爆。今年主要的收入肯定是票房收入、周边收入,还有一些赞助收入。

\n

之前,我们也关注到了成都主场的火爆氛围。成都的球迷文化是非常让人羡慕的,包括国安、申花、泰山,我觉得他们的球迷文化在全国都是走在先列的。我们俱乐部这几年也想要做品牌、做文化、做经营,希望让球迷能对这个俱乐部更有归属感,让整个球队能更好地融入这个城市、融入市民的生活。

\n

我们也提出了新的目标:抛开竞技层面、淡化竞技层面,让球队更多能够传递一种人文情怀、家乡情结。包括通过足球,传递一些正能量。这样,很多球迷不是因为成绩而关注这支球队,而是因为真正喜欢这支球队而关注。包括现在球队有很多本土球员,这也是俱乐部的发展方向。俱乐部一直讲情怀、一直讲温度。

\n

每个地域的球迷,要求不大一样。青岛球迷对球队的要求比较高,也许他们更喜欢看顶级联赛的队伍。放在中国,现在没有哪家俱乐部能够做到像国外俱乐部那样,具备那种程度的底蕴。中国俱乐部的大部分球迷,是以成绩为主。所以球队接下来的发展,会慢慢淡化成绩的层面,把其他方面的东西融入球迷心中,给球迷种植这种想法。我们选择走进校园、和许多青岛本土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企业做了合作,让足球更多走进大家的生活,让足球更多融入到这个城市里面。并非让球迷觉得,我就是为了看这场比赛、看球队的输赢。

\n

当然,我们的球迷团体都是非常死忠的,从我们降级,到我们打回来,我们的球迷组织都没有解散过,和我们一样。

\n\n

姜宁、郑龙当时离开队伍,是个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这是市场规律,对俱乐部、对球员来说都好。他们回来,首先是他们自己做得足够优秀、足够好。虽然他们的年龄在这里,但他们具备一定竞技层面的能力。第二,他们具备非常好的人品,在队伍里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而且他们也是以前球队青训的代表。他们在本土球员中相对来说知名度很高,也比较受球迷欢迎。所以只要他们能站在场上,我觉得球迷就会很开心。虽然他们有段时间不在球队,但每年都会打个电话问问球队的情况,我们都会和他们调侃说:“回来吧,回来吧”,说着说着,他们就真的回来了。

\n

2020年我们在中乙,那年投入应该是最大的,下定决心一定要往上冲了,所以招兵买马,想把老队员都召回来。那年姜宁先回来了。目前,姜宁准备踢到明年。他的合同想签到明年年底,想要正好凑齐20年的职业生涯。

\n

今年为了赶上用这个青春足球场,很多工作是非常匆忙的。验收、还有周边的基础建设,包括停车的地方、商圈,都比较匆忙。现在球场只具备基本功能。而且这个新的主场离市区有一定距离,俱乐部也联系了青岛一些城运、交运,一些交通公司,派出了很多专属大巴来接送球迷。

\n\n

我们想要成为百年俱乐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升级有降级,有过在中超、有过在中甲、有过在中乙,我觉得这都是正常的情况。谁都不敢保证一支球队永远站在顶级联赛,谁也不敢保证一支球队永远在低级别联赛。所以不管大环境怎么变,球队应该遵循一种正常的足球规律,正常发展。哪怕大环境风云突变,球队自身不具备实力,又降级了,我觉得这也是很正常的。

\n

我觉得这种感悟相对来说更丰富。因为当你真正经历了三个级别的联赛,经历了起起伏伏,才能看到中国足球很多最基层的东西。当你永远在顶级联赛的时候,永远关注不到次级别联赛、第三级别联赛是什么情况。中国联赛就像金字塔,最顶端是国字号,再往下就是中超、中甲、中乙,其实不管是中甲还是中乙,基层联赛才是整个中国联赛的基础。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基层联赛的支撑,最顶端的联赛怎么会越来越好呢?

\n

以前在中超的时候,对中甲、中乙关注不多。而且当时觉得,当时中甲、中乙还是半职业的比赛。但真正进入这种比赛,发现中甲、中乙的竞争性特别强。而且里面还有非常好的队员。在选援上,会带来很多新的思路。现在很多从中甲、中乙踢出来的球员都在中超踢球,比如我们俱乐部的沙一博,包括成都蓉城的刘涛。刘涛最早是踢中甲、中乙的,现在在成都是主力队长。之前,他在中乙的深圳雷曼踢过球。当时在中乙,可以发现很多的优秀球员。

\n

对于中乙联赛,我认为最强的时候是2018-2019年。那两个赛季,从赛事、整个中乙的投入,我觉得是中乙历史上最强的两年,那年四川FC的投入都达到了上亿的级别。而且赛制也很激烈,很多中超、中甲球员都到中乙来踢球了。

\n

有时候从另一个角度看——虽然球迷不愿意看到——俱乐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很庆幸能够经历过中国的三级联赛。经历了这些,也得到了很多。

\n

很多人都说,我们躲过了金元足球,但当时其实也不是故意的。其实这件事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客观环境变成那样,我们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走,那必然是会降级的。你赶不上时代的发展、投入的标准,本身你是一个亿的基础投入,大环境突然变成十个亿、二十个亿,而你还是一个亿的投入,必然会降级。但是我们不能去跟风,别人投十亿,我们也投十亿,那第二年说不定队伍就没了。不管怎么样,我们做好我们自己,按照规律去发展。哪怕降级,我们也要把俱乐部完整、健康地发展下去,中超打不了就打中甲。球迷对于我们的底线,就是球队不能解散,一定要坚持下去。

\n\n

大家从身价可以看出来,目前队伍的身价应该是整个中超排在倒数前三。身价虽然只是一方面,但也客观体现出一些东西,体现出了队伍在中超的定位。所以根据这种定位,我们来制定自己的目标,我们今年的目标就是以保级为主。在保级的基础上,寻求更好的突破、更好的成绩。

\n

现在大家都能看出来,今年中超特别激烈,基本每场比赛都是遭遇战,所以保级压力非常大。现在我们的投入,比在中甲、中乙的时候肯定还是要高,多出大概百分之五十。疫情这几年,让三级联赛的差距又拉大了。我们在中乙的时候,投入也没有跟风,但有的时候没办法,水涨船高。比如你要留住好的队员,就要加大投入。收支平衡现在真的是太难了。不管你怎么去节流,不挣钱就还是没用的。关键是开源,即使你把球员工资压得再低,你不挣钱,还是损失的。比如一个球员本来值100元,现在你把球员工资压到50元,但你挣的钱还是零。到最后你还是赔,只是赔得多与少而已。

\n

这两年俱乐部把经营放在了第一位,就是要看怎么赚钱。体育局对俱乐部这么多年一直支持力度很大,一直很帮助俱乐部。现在我们的营收只是一个方向,实际的数字很困难,但这是我们一个理想的方向。现在中国各家俱乐部,没有一家能够做到盈利的。对俱乐部来说,消耗最大的还是球员薪金。球员薪金对所有中国俱乐部来说,都是投入里的大头。现在金元时代过去,球员薪金恢复到相对理性的水平,对我们肯定是好事。

\n

我们可以拿出来运营的,包括球衣胸前背后的广告、广告牌、袖章、甚至衣食住行,包括球员吃的鸡肉、牛肉、鸡蛋,这都是可以赞助的。目前我们的球衣胸前、背后广告还是光板,还在“裸奔”。估计四五轮联赛之后,可能会有进展。

\n\n

其实我们在中甲、中乙的时候,拿到的赞助也没有多少钱,都是靠一些关系,给我们挂上胸前、背后广告。这将近20年,基本都是乔老板一人在投钱。对于赞助,我们最近也在谈。因为打上了中超之后,和中甲、中乙的资金需求是不一样的。

\n

今年我了解到,各个俱乐部其实招商都不是特别顺利。这几年,足球负面的东西太多了,企业对于足球的赞助和投入都是非常谨慎的,怕引起一些负面的东西。青岛的企业对足球的投资热情也非常低,基本趋于零。这是大环境造成的,不是靠一家俱乐部能够改变,要靠中超16家俱乐部一起努力,大环境好了,所有俱乐部都会受益的。

\n

我们的本土球员比例目前是大概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我觉得本土化的概念要放得更宽泛一些,只要是从俱乐部的青训出来的,都应该算作本土球员。为什么俱乐部一直强调本土化?就是想加强球员的归属感。大家可以看看,青岛海牛俱乐部除了在成绩上有起伏,近20年很少有负面新闻,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这也是本土化的优势。而且之所以之前我们叫“保级不死鸟”,还是本土球员在一些关键比赛迸发的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因为有时候我也私下和他们聊天,他们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在家门口,守着老婆孩子,守着朋友、亲戚、家人,不可能不拼”。

\n

我们也很想让自己本土青训的球员能够站稳脚跟。但是目前的问题是,这些球员这几年的比赛机会太少了,他们现在不具备站在中超赛场上的实力。所以我们今年把很多年轻队员租借给了很多中甲、中乙球队,让他们在那里得到更好的锻炼。

\n

青训不仅会给你在未来创造出价值、收入,同时也是在源源不断往上输血,两方面都有好处。不管未来它有没有价值,青训还是要做的。我们想经过这两年看一看青训队员,因为俱乐部前几年在中甲、中乙,对很多队员的评估不是特别准确。加上这两年,联赛的起伏太大了。今年中超和去年中超,感觉是不一样的,今年的中甲和去年的中甲,感觉也不一样。现在每年联赛的水平不是非常稳定,每年的差距都在变。所以什么球员合适,什么球员不合适,俱乐部也在重新不断地评估。

\n

目前俱乐部最主要的收入还是票房收入。球迷能拿钱买票,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你看着青岛的经济发展好,但套票卖六七百元,很多人还会觉得贵。其实在一个专业足球场,它的观赛体验是不一样的。就像看电影,看普通影城的,和看IMAX的肯定价位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还是要想办法,把球迷要吸引到赛场来,让球迷能把足球比赛当作他们每周末一个固定的消遣,而不是这场打好了,球迷下场就看;这场打不好,球迷下场就不看了。我觉得今年是个机会,特别是经过赛会制三年后,中国足球这种触底反弹的契机下,如果能在一些方向上制定正确,引导得好一点,比赛打得精彩一点,我觉得会把球迷吸引来的。

\n\n

至于周边产品的售卖这一块挺复杂,它需要赞助商等好几方面一起谈。相对来说,开发成本还是非常高的。

\n

之前,我们还有球员交易的收入,但目前的大环境,导致现在球员很难再有交易。所以我们觉得,恒大当初进入足球,对中国足球是一种刺激,是一种好事。球员的交易,最终给俱乐部还是带来好处了。我觉得这是最实际的东西。姜宁是2010年结束去的恒大,郑龙是2013年下半年去的恒大。刘健是自由身,邹正也是有转会费的。

\n

但是,再往后就有点夸张了。一开始转会费也都比较合理,再往后转会费基本就不合理了,会出现上亿的情况。卖郑龙的时候,我们卖的是正常的市场价。2010年,球员能卖到1000万就很多了。曲波转会陕西的时候,也就卖了几百万,当时觉得就很高了,转会费上1000万的,就觉得很厉害了,但基本也不会出现,大多数也就是几百万。恒大进来之后,权健、华夏幸福等俱乐部再进来,就感觉这个市场有点不太正常了。

\n

我感觉,中国俱乐部具备一定的公益属性,但也具备一定的商业市场属性。它是两种属性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完全市场化也很难。能多省点就省点,俱乐部压力也会小一点。近三年40多家俱乐部解散,都是因为钱的问题。

\n

对我们这种私企俱乐部来说,这些年压力太大了,因为花的都是自己的钱。对于股改,我们目前没有任何消息。因为青岛本地企业对于足球感兴趣的不是很多。所以股改一是要政府参与主导,二是要靠我们自己把比赛打漂亮,把俱乐部做好了,让外界有更多的关注。今天就是个契机,在三万观众的关注下把国安拿下来,很多人开心了,赞助可能就来了。

\n

我们还是按照客观规律、按照自身的能力,如果发展好、自身有这个实力,就多投入一点;自身不具备这个实力,就按照自己现有的实力去投入、发展。大家都希望俱乐部能取得好成绩,但站在客观事实的角度,这个球队的上限肯定有一定的瓶颈。我们的愿景是让这支队伍能成为青岛家喻户晓的符号。现在提到青岛,大家都会想到青岛啤酒、海尔、海信。以后提到青岛,我们希望大家能想到青岛海牛这支球队。

\n
标签: 中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