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巴黎8月5日电 题:少侠与宗师
新华社记者许仕豪、田光雨、周楚昀
30岁的安赛龙俨然有了武侠小说中“大宗师”的气魄,在奥运会上接连向他发起挑战的“少侠”们,最终还是因为“内力不足”,无功而返。
5日,丹麦羽毛球明星在巴黎奥运会上再夺金牌,成为继林丹之后又一位奥运男单成功卫冕的选手。决赛面对23岁的新科世锦赛冠军、泰国选手昆拉武特,安赛龙打出了近乎“一边倒”的比赛,以两个21:11轻松取胜。
年轻的昆拉武特技术细腻,天赋绝佳,每次得分总能引起观众喝彩。但面对安赛龙,昆拉武特颇有些有力无处使的感觉。整场比赛,安赛龙完全掌控局势,在攻防两端几乎无懈可击,每一次挥拍都朴实合理、简洁有效。这似乎是境界上的差距:当“少侠”追求花拳绣腿时,“宗师”已经达到了大巧不工的层次,总能从武器库中找到最具性价比的杀器。
昆拉武特赛后坦言,自己总想对安赛龙发起进攻,但一直没能成功,这导致自己的失误也增多了。“我想调动他,但没有成功。他一直掌控着比赛。”
相比之下,22岁的拉克什亚给安赛龙造成了更大压力。半决赛中,这名印度“天才少年”发挥上佳,但与安赛龙相比,仍然存在“打好一个球”和“打好整场球”的差距。当日比赛中,拉克什亚首局一度手握3个局点,但被安赛龙以22:20强势逆转。次局伊始,拉克什亚打出7:0的恐怖分差,但没多久,安赛龙又悄悄将比分咬住,最终以21:14拿下比赛。
羽毛球比赛强度极高,在一定体能下,何时发力、何时提速需要非常深厚的比赛经验。赛后不少球迷讨论,拉克什亚看似一直领先,但安赛龙懂得“阶段性发力”的重要性,不在一球、一分上过度纠结,而是在关键时刻厚积薄发。在拉克什亚气势正盛时,安赛龙也会用招牌的“摇晃式发球”拖延时间,打断对手的进攻节奏。
全面高效、经济省力,多年打磨之下,安赛龙提升的不仅是实力,更是对胜负和这项运动的理解。而在场外,丹麦人也多了些“宗师”的味道。本届奥运会上,他每场比赛后都会对年轻的对手给予鼓励,夺冠后更是对前辈林丹致以敬意。
“林丹是我的偶像,我不敢相信能像他一样拿到第二个奥运冠军。他是最好的男单选手,但我很高兴我也做到了!”
这正是,一代代“少侠”学习“宗师”、致敬“宗师”,直至成为“宗师”。